关注微信公众号
关注微博
丹青为媒,处处皆风景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动态

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、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、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昨天在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开幕。随着展厅大门拉开,观众涌入艺术的海洋。展厅中,画家和观众热情交流,志愿者们送上温暖服务,处处都有动人的风景。

让世界观众了解中国非遗

“我能给您拍张照吗?”来自湖南邵阳的花瑶姑娘沈燕希摆好姿势,才知道问话者是知名画家何家英。作为上海美术学院非遗研修班的学员,沈燕希是第一次来上海,也是第一次来中华艺术宫。衣裙上的精美纹饰是她传承的花瑶挑花技艺,这次来看展览,她想学习艺术家们的构图,融入到传统技艺中。

何家英常画少数民族题材,这次的参展作品《岁月年轮》画的便是位彝族老人饱经风霜的形象。在他看来,彝族的少数民族服装特别适宜用水墨来表现,他用这种形象来表现彝族人脱离旧社会苦难,进入新社会的历史变迁。不过这次在中华艺术宫碰到花瑶姑娘,对他来说也是观展的意外收获。“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那么丰富多彩,也希望他们能保留好自己的文化遗产。”

“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画,一路走来,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。”蓝咏梅头上的华美凤冠惹人注目,这是她们在盛大节日时才会戴的。蓝咏梅来自浙江丽水的山区,是畲族字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。这些由象形文字抽象出的字带图案带有丰富的含义,她扯着自己的袖口,耐心地介绍,“这里的两个口表示互相交流,这里像两只手挽着,代表团结……”她希望通过观展和交流,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传统技艺中,让世界观众了解中国非遗,也让中国非遗走向世界。

志愿者“加班”乐在其中

喻慧的中国画《不知人间梦》前,一群来自附近学校的孩子趴在地上认真临摹。这幅作品由四幅相连的假山和鹦鹉图案构成,鹦鹉羽毛鲜艳,假山墨色淡雅,对比鲜明,因而被孩子们“一眼相中”。中华艺术宫文化志愿者吴叶舟在一旁指导,但并不干涉他们创作,“艺术不是数学,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。”

在展厅里,也有一群小记者的身影,这些来自《少年日报》的孩子们,别看年纪小,有些已经是有着五年经验的“资深记者”了,他们对稿件胸有成竹。“我们打算挑几幅重要作品的作者介绍和爱好者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写,通过采访也充实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。”

志愿者翟云负责保护这些小记者的安全,她原本在10楼展厅服务,昨天才征调到0米层。中华艺术宫常给观众“迷宫”之感,有些楼梯像是“隐形”的,稍不注意就会看漏,因此志愿者引导显得非常重要。上周,她在参加志愿者培训时把三大展览的展厅全部走了一遍,也把参观路线包括厕所位置等默默记了下来。“我穿着志愿者的衣服,肯定会有观众向我问路。所以我必须记下来,指引观众如何节省体力看展。”